2023年11月29日,我校名家论坛第294讲暨中文论坛第65讲在昌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陈剑澜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理论·引用·经典——谈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的精彩演讲。本次论坛由科研处、沙巴体育投注 主办,与谈嘉宾为沙巴体育投注 哲学系文兵教授,主持人为沙巴体育投注 中文系副主任徐文贵。
讲座从理论、引用和经典三方面切入学术思维与学术写作。陈剑澜教授首先从“何谓理论”入手。他认为在当代理论虽不能被定义,但可以被适当解说。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理论实际上就是讲道理的技术,即“一套合理的陈述”。他借用尼采在《看哪,这人!》中的名言“我这一生从不考虑那些不成为问题的问题”,来说明对概念理解的适当性。随后列举了检验理论的三个标准,即符合论、内在一致性和经济原则。陈教授强调读与写的合一,并认为研究者不应局限于狭窄的专业领域。拒绝理论意味着拒绝复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应当具有理论化、科学化的视角。理论本质上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将特殊归于一般的判断力。陈教授将理论家比作管道工与手术师,前者虽沾污自己的手,但能为他人排除困扰;后者则在干净的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遵循严谨的程序进行解剖。对较高难度理论的掌握和理解是研究的前置条件,理论的本质在于培养判断力,最终像手术师一般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接下来陈教授谈引用。一般学术写作中必然遇到引用问题,具体可分为引用的必要性问题、引用的限度问题以及引用的规范性问题等。在进行论证时应保持自信,判别必要的引用,坚持有效引用,并且要警惕过度引用。在规范性问题上,应完全避免主观故意而引起的失德,以及由原创性焦虑而引发的失范。除此之外,在哲学的层面上,引用还牵涉到衍指符号的问题。衍指符号是刘禾首先采用的一个术语,它意味着语际交流和跨文化交际。陈教授通过学界对“夷”和“barbarian”的讨论这一实例,指出了衍指符号在语际交流和跨文化交流中的不可避免性。因此,引用也意味着一种广义的翻译,即是说翻译就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其表达过程也属于新思想的创造。
最后,陈教授转入经典阅读的话题。他指出,经典阅读首先意味着读学术经典,但我们也不必神话经典阅读,要以平常心待之。学术经典阅读只是研究者的“日课”,这种工作能显著提高学养、培养学术能力,也是读与写、思想与语言合一的重要途径。经典阅读中存在不同的阅读模式,我们应该层递地由引用式阅读、贯通式阅读过渡到问题式阅读。同时保持一种批判的视角,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陈教授以自己的康德研究为例指出,任何一位伟大哲学家的理论都有致命弱点,即有其“死穴”,只有带着问题去阅读才能揪住其死穴,不至于盲目崇拜权威,也才能真正把握理论的要义,使其成为“活物”。
在陈教授精彩的讲演结束后,哲学系文兵教授做了简明扼要、切中肯綮的点评。在互动环节,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法语系系主任周莹老师首先提问,她请教陈教授外语研究者应如何提高理论能力和判断力。陈教授回应道,目前普遍的困难是理论研究者苦于外语不够娴熟,而外语研究者又苦于理论修养不够,二者很难达到理想的平衡。他建议周老师可从翻译布朗肖等法国作家兼理论家入手,在发挥自身法语优势的同时又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之后,来自沙巴体育投注-沙巴官网 美学、法治文化方向的研究生,以及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哲学专业的本科生,纷纷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论文写作中遇到的疑难向陈剑澜教授请教,陈教授一一予以耐心而又精彩的回答。
最后,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文/安耀云
图/徐文贵
上一条:第二届法治文化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办 下一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董琨先生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