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4日下午,我校名家论坛第292期暨法大美育论坛第21讲在海淀校区举办。这期论坛荣幸地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董琨先生,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启功先生的书法与人生”的主题演讲。中国政法大学艺术教育发展中心艺术学科负责人康晨宇教授全程出席,孙鹤教授主持了本期论坛。
启功先生是入选中央电视总台与中国文联合作的重大项目《百年巨匠》的书法大家,他旧学功力深厚,诗书画俱佳,尤其是他的文史修养和作为语言文字学家所取得的成就,虽长期被书名所掩,却在他的书法观念中得到体现,并成为其高洁的品德和人生观形成的背景。
董琨先生在演讲中详细介绍了启功先生建立在传统文人的价值体系内的书法观和人生观,使现场师生在走近这位巨匠时既感到崇高又倍觉亲切。
董琨先生首先介绍了启功先生对于书法在文人的人生价值观中的地位,他举黄石斋(道周)“作书是学问中第七八乘事,幸勿以此留心”之论,阐明此言是为勉励后学,坚定“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价值观,强调不可重艺轻德。启功先生经详细阅读黄石斋《墨池偶谈》全卷,深知黄石斋本人对于书法之道,“兴殊不浅”,并由此感发议论:“结习难忘,贤者不免也。”(《启功书法丛论·黄石斋<墨池偶谈>卷》)一言之转,一方面解释了贤德如黄石斋本人也难以抵挡书法的魅力而对其兴趣颇深,另一方面揭示了书法在传统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书法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也因此互为表里,融为一体。董琨先生以启功先生在发妻去世后感铭贤妻的恩德,鳏居不续,30年因书法相伴,精神世界毫无空乏之感的经历为例,说明书法在启功先生的人生中具有丰足精神、寄托情感、乃至辨明义理的重要作用,且因其操作便宜,已然成为优于绘画、垂钓、对弈等诸种形式的艺术选择。
董先生将启功先生“透过刀锋看笔锋”的碑帖考察观念,进一步扩大外延为“透过笔锋看人生”,通过对启功先生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际遇的介绍,尤其是身处逆境坎坷之中的经历所形成的心灵烙印,每每能成为其观照古人心境的切身体验,以及个人由低谷到因书法而声名日隆的转变之后,仍能够保持头脑清醒、心境平和。尤其是董先生对于启功先生一生倾慕郑板桥和文征明有个人独到观察,认为除了前者磊落光明的人格,“胸中无不可言之事,笔下无不易解之辞,此其所以独绝今古”,和后者“笃于风谊”,“是尤后学事堪敬慕者”之外,以董先生与启功先生35年的莫逆之交,透过启功先生书写所记,董先生敏锐地感知到其内在隐情:郑未中进士前颇受冷落,文则因不由科举而入翰林,倍受讥笑,后二人声震天下,势利者随即善待有加。董先生分析启功先生对此感慨所系的原因,应为启功先生曾因傅增湘先生推荐入职北师大附中做国文教师,被指学历资格不够而被解聘,遂由北师大校长陈垣先生力荐至北师大从教的人生阅历所致。此种况味,在启功先生对文徵明扇面书法历劫而不鬻并深情题跋中得以真实展现,在称颂文徵明对其师沈周“笃于风谊”的同时,以感怀陈垣先生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书法虽小技,却有透过笔锋看人生的强大功能,故传统文人对此莫不介怀。董琨先生透过启功先生书法之笔锋所见其人生的解读,深刻而生动,现场师生无不深为启功先生高尚的人格和朴实的情感而感染,引发学子对书法与人生的思考。在与董琨先生的互动中所展开的深度交流中,更将主题演讲的内容扩展至“兰亭论辩”公案中的启功先生立场等书法理论及书法教育、书法练习、书法欣赏和碑帖取舍等方面,使本期名家论坛在热烈而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文/艺术教研室
图/校沙巴体育投注
上一条: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剑澜教授... 下一条:我校教师代表参与“立格哲学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