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9日19时,由中国政法大学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主办的法大宗教学学术讲座系列暨华岩论坛第80讲在腾讯会议平台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汉地佛教‘三归五戒神说’释论”,由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伍小劼副教授主讲,中国政法大学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雷晓丽老师主持。
在讲座开始,伍小劼副教授为大家简单说明了“三皈五戒神说”是关于“三皈五戒神”的一套理论体系,接下来他分别讲解了《大灌顶经》为何被看作中国撰述经典,为什么要撰述《大灌顶经》,撰述的内容及手法,最后讲座以“三皈五戒神说”作为个案围绕上述几个方面予以展开。
首先,伍小劼副教授通过介绍僧祐、费长房和智昇的观点,向大家介绍了古代学者对于《大灌顶经》性质的判定。而在他看来,《大灌顶经》是伪经,也就是中国撰述经典。对此,伍小劼副教授提出了的两条重要证据,第一,《大灌顶经》的一些经文段落来源于对原来翻译经典的改编;第二,根据经中内证,《大灌顶经》的咒语来源于“阿含经”和“诸经杂咒”,即沿袭或改编了之前翻译过来的经典中的咒语。对《大灌顶经》的性质判定之后,可以据此讨论五世纪乃至南北朝中国佛教的状况。
此后,伍小劼副教授为我们阐释了经文编撰者为什么要撰述《大灌顶经》。首先,经典出世的背景在于经文编撰者认为此时已经到了末世,在经典中有一系列末世书写。《大灌顶经》中对佛灭之后九百岁、千岁等重要时间节点有清晰的认知,认为现在已经进入佛灭千年以后的末世。《大灌顶经》用十二卷的篇幅描绘了一个末世中鬼神纵横、厄难不断的世界。值得注意的是,经文对之前中国佛教的传统也作出了继承和发展,为了对末世进行刻画,在《清净法行经》等经典中所提到的“三圣教化”的基础上,《大灌顶经》又提出了“三圣又过”的说法。三圣教化仍在,则末世不会来临。
接着,伍小劼副教授就《大灌顶经》中所提出的末世救济之法提出自己的认识。其一,佛灭千年后的末世当中出现了“鬼”、“魅”、“魔”和“神”,“神”能克制“鬼”、“魅”、“魔”,“神”以神王和神咒的方式出现,而神王与神咒从之前翻译经典的咒语改编而成。其二,更具体的救济之法还包括文头娄法、五方逐魔神幡、梵天神策法等。经文对这些未闻未见的经典出世进行了辩护,对批评者的意见进行了回应,《大灌顶经》提出在末世中各种救济之法的出现为基于“但取人情”的考虑而提出。所谓“但取人情”,与“义味深远”相对,即要考虑末世中人们救度的切实需求。“但取人情”的原则是认识其编纂及背后立场的重要角度,这为我们认识南北朝时期人们如何看待伪经提供了材料,也为我们今天如何看待伪经提供了参照。其三,《大灌顶经》批判了各种异道,宣扬佛教仪式的殊胜,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全面施行佛教仪式,它意图完成世俗生活的佛教化,相关的佛教仪式描写体现了佛教在中国传播与发展中的思考与创造。
到本讲的主题“三归五戒神说”等相关问题,伍小劼指出三归五戒神共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以“弥粟头婆呵娑”为代表的三十六归神和以“输多利输陀尼”为代表的二十五戒神,出自《大灌顶经》卷三《三皈五戒带佩护身咒经》。另一种是以“波吒罗”为代表的二十五戒神和以“波摩斯那”为代表的九归神,出自《七佛所说神咒经》卷四。其中第一种的征引更多。继而,伍小劼副教授分两方面对第一种归戒之神进行了说明,一是《大灌顶经》卷三《三皈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中执持故事对《耶祇经》的改编,这种手法使我们可以从文本上判定《三皈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为中国佛教中的疑伪经,执持长者故事突出了戒神的灵验以及守戒的必要性,最重要的是增加了三归五戒神的具体名字;二是对《三皈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与《四天王经》展开比较研究,两经都指出归戒之神由天帝及四天王发遣,强调持斋戒。不同之处在于《三皈五戒带佩护身咒经》认为归戒之神只是一个称号,由天帝发遣鬼神轮值替代,数如恒沙;归戒之神驻扎在人身中,记录人的善恶,向大王疏记报告;持斋戒之人临终时由佛的分身往迎;提供了一套受三归五戒的行法和三归五戒神的用法;改造《佛说耶祇经》中的耶祇故事为执持长者故事,使世人明验守戒罪福。形成了一个中国佛教中关于“三归五戒神说”的完整论说。
伍小劼认为在一定意义上,可认为编撰《三皈五戒带佩护身咒经》的目的在于让人“舍置异学”,受佛教三归五戒法,归依佛教,成为佛弟子。在末世中成为佛弟子之后,有归戒之神守护,是一种度过末世的方法。《大灌顶经》的“三归五戒神说”为我们考察中国佛教中的中国撰述经典、佛道教交涉乃至公元五世纪的宗教生态提供了观察的角度。
(图文:赵祎)
上一条:北京大学王中江教授做客我校名家论... 下一条:华岩论坛第79讲“民国初期的法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