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5日,中国政法大学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所主办的华岩论坛第78讲成功举办,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何孝荣教授做了题为“明朝宗教的特点”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孙国柱副教授主持,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启元与谈,240余名校内外师生参加。讲座中,何教授围绕明朝宗教的特点与历史意义,利用翔实的资料和精密的分析,从多个方面对明代宗教的特征与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明朝的政治环境与宗教生态之间复杂而多样的联系,表达了其独特的学术观点。
讲座伊始,何孝荣教授对明朝的历史概貌进行了介绍,以便听众从政治背景的角度看待各宗教在明代的生存空间,为后续内容的展开进行铺垫。何教授从“封建社会”与“王权社会”的涵义开始,指明了中国古代宗教得以发展的一般政治背景,又针对明朝的历史分期,展示了其对明代历史分期的意见。在详细的介绍中,何教授不仅对明朝帝系的概况做了梳理,还对有明一代各朝的宗教治理模式作了介绍,使得各宗教在明代历史中的变化状况易于理解。
接着,何教授对宗教的定义做了探讨,既提到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又提及宗教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由此,何教授过渡到了关于明代统治者对宗教治理的态度问题,指出最高统治者既提倡和保护宗教,发挥利用宗教维护统治的功能,又对宗教加以整顿和限制,杜绝其不良影响,且以整顿和限制为主。明朝宗教以佛道二教为主,是明朝宗教的主体,而明朝的统治者虽然有很多佛教信徒,但无论是初期还是中后期的统治者对佛教都持有控制出家人数和抑制寺院经济的方针。对于伊斯兰教,明朝统治者同样是优容与约束并用的政策,但对于天主教与秘密宗教,其政策则以限制为多。何教授指出:明朝统治者的宗教政策是基本成功的,而明朝宗教也确实对维系明朝社会的稳定发挥了不可忽视之作用。
其后,何教授指出明朝统治者的宗教治理态度使得明朝社会得以具有了各种宗教多元并存,以佛教、道教为主的宗教格局。何教授分别对佛道二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及民间秘密宗教的存在与发展做了分析,并认为:多种宗教多元并存,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后世乃至当今中国五大宗教并存共处的基础。此外,何教授还特别提到了藏传佛教与印度密教在明代社会中被忽略的情况。
对于明代各大宗教之间的关系,何教授指出它们之间的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在明代,明太祖“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受到其后代皇帝的尊崇,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而佛、道则努力向儒靠拢,提倡三教同源,各宗派相互吸收彼此的教理。无论是明末四大高僧,还是著名道士张三丰都主张三教合一,佛寺和道观中也有并祀三教人物的现象。在明朝后期,部分伊斯兰教信徒也大力从事汉文译著,并努力将伊斯兰教哲学思想与儒释道思想相结合。此外,各宗教内部的各宗派也出现了互相吸收与融合的现象,佛教与道教内部的信徒们将各宗派的思想与修炼方式结合起来,为后世道教与佛教之基本格局奠定了基础。
同时,虽然明朝时期的佛教和道教表面上有很大规模,但实际上却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这种衰落体现在教义创新和宗派传承的中断上面。对于佛教而言,讲僧们振兴唐代宗派的意识淡薄,从事瑜伽法事的教僧却人数颇多,导致佛教出现“死人佛教”的局面;对于道教而言,教派分化也基本停止,除武当以外,不复存在有影响的新宗派出现。相较之下,新传来的以及新兴宗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及民间秘密宗教等)则蓬勃发展。对此,何教授指出这是明代宗教发展的新特点,即传统宗教衰落,新传来与新兴宗教却有较大发展。
最后,何教授指出了各宗教在明代进一步世俗化的特征。他从世俗化和神圣性这两个概念出发来理解明代宗教民间化特征对其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宗教世俗化进程可以满足明代民众的心理需求,也契合宗教创立的根本宗旨,使得宗教能长期存在,也让宗教的神圣性得以保存下去。“庶民的佛教”“庶民的道教”得以出现,与“僧侣的佛教”“道士的道教”一并组成了中国佛教史与道教史。何教授表示这是明代宗教史研究需要更加重视的一点,对这一点的研究有助于澄清学界对明代宗教的许多误解。
在评议与提问环节,在场的师生们对本次讲座的内容纷纷发表看法,提出疑问,何教授也做出了自己的回应。与谈人王启元提到了“紫柏真可与袁了凡等佛教徒群体的活动轨迹”“现代学界对明清道教的错误看法”“天主教与南明政权的历史关系”等诸多关于明代宗教研究的学术话题,表示这些都尚待进一步探讨。中国政法大学的孙国柱副教授则评价了明代宗教政策的政治意义,表示明代统治者治理宗教的态度和方式体现了辩证性的考量,并提及云栖袾宏、觉浪道盛诸人在历史上的表现。
本次讲座云集了诸多听众,讨论气氛热烈,在240余名校内外师生的共同参与下,中国政法大学宗教学学术讲座系列华岩论坛第78讲圆满结束。
(图文:李卓群)
上一条:华岩论坛第79讲“民国初期的法律法... 下一条:华岩论坛第77讲“当代中国宗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