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4日下午,沙巴体育投注-沙巴官网
2016级法治文化硕士生第四期读书会在学院路校区科研楼B643顺利举行。此次读书会讨论的书目是美国布雷恩·Z.塔玛纳哈所著、李桂林译的《论法治——历史、政治和理论》。法学理论专业法治文化方向和法治文化专业共六位同学与崔蕴华老师、董燕老师、胡晓进老师、李璐老师四位老师展开了长达两个小时的交流与研讨。
首先是自由发言阶段,同学们各抒己见、积极发言。管志强同学首先介绍了有关“法治”一词的概念,向大家概括介绍了本书各章的主要内容,并着重表达了法治的不可或缺性,法治如今已经成为了全球各国的共识。韩谨幕同学认为本书作者十分注重对前人不同观点的梳理,且本书重点着重在后五章对于法治理论的描述上,在提出了两个有关文本理解的问题之后,韩谨幕同学还表达了自己对于法治的看法是比较偏向形式合法性的。接下来韩京效同学也表达了在读完本书以后自己对法治的看法,她的观点比较倾向于站在实质法治中个人权利的方面来看待法治的理论构想。刘梦洁同学着重提到本书第三章“自由主义”和第六章“激进左派对法治衰落的鼓励”,认为这两章给她触动非常大,同时本书由梳理各个观点、历史进程而成,信息量非常大,值得大家仔细研读。罗欣同学则归纳了本书写作方法是以时间线为线索展开对法治的论述,并把法治理论分为形式和实质两大类型,她更加赞同实质法治中的社会福利的观点。李明瑜同学则就法治这个问题发散性阅读了本书作者另一篇论文《法律工具主义与法治的张力》以及查阅了中国学者张千帆和黄文艺关于形式法治的论文,据此他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过分的讨论实质法治是否让“法治”一词容纳太多内涵,从而挤占了宪政等概念所包含的内容?
同学发言结束后,老师先就同学们提出的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胡老师提示同学们本书信息量非常大,是对各种观点的梳理,但作者的个人观点非常清晰,须注意各章节最后的结语,总结出作者的观点。而且胡老师提醒同学们要在作者的著作中对具体、细节问题进行关注,比如:如何理解书中“社群主义”这一概念;李璐老师也同样提到了对细节处的理解问题,强调同学们对书中诸如“规则手册”等概念要进行背景性了解,才能更好理解著作;崔蕴华老师也由“社群主义”的概念说开去,提出与中国现实十分贴近的问题“个人权利与社群利益冲突时应如何选择”等问题引发同学们进一步的思考。胡老师还指出本书中作者对“民主”这一概念的辩证论证非常精彩,民主可能不能使法治(rule of law)更稳定,但它却是法律价值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论述法治从古至今的发展进程中也明确体现出民主在其中是一个重新发现的过程。
通过老师与同学们的激烈讨论,我们都认为本书作者对于法治、法治全球化抱持很乐观的看法,本书对于我国当下的法治建设也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董燕老师启发大家进行思考:法治在各国、各个历史阶段含义和体现都不同,但他们是否存在共同之处?核心的法治观念借鉴到中国会发生什么不同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
几位老师还语重心长地教育同学们要向本书作者学习,他的研究和治学的严谨态度非常值得尊敬。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研究、论文写作尤其是毕业论文研究和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像作者一样有详实的文本材料和丰富理论进行支撑和说明,不要只发表宏大的观点而缺乏文献支持。
最后,刚从美国游学回来不久的胡晓进老师还和同学们分享了他在美国的见闻和体会,他的亲身经历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美法治环境及文化的差异,更加深了对今次读书会主题的感受和思考。读书会在十分热烈友好的讨论氛围中圆满结束,同学们通过读书会交换感悟,聆听老师们的悉心讲解,拓宽了视野,都获益良多。
文/韩京效
延伸阅读:
“思齐”读书会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理论专业法治文化方向和法治文化专业研究生的读书会,从2012年至今已经举办了六年。读书会每学期按月举行三至四次左右,由导师和同学们一起研讨与研究方向相契合的学术名著、经典作品。“思齐”读书会取自《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喻指本方向的老师和学生,在法治文化的广阔领域内切磋琢磨,遵循韩愈提出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思想,平等交流,相互砥砺,教学相长,相互见贤思齐,以谦虚、严谨的学术精神,努力揭示法治文化的深刻内涵,养成浩然人格,共同建设法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