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投注

English

学术资讯
李德顺教授应邀作“变革时代的思维变革——以价值观念为例”专题讲座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30  浏览次数:

2020年12月17日(周四)晚18时至20时,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的“哲学的殿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讲座系列”第三季第二讲如期举行。本场讲座的主持人为哲学院徐飞教授,主讲人为我国著名价值哲学研究专家李德顺教授,讲座的主题为“变革时代的思维变革——以价值观念为例”。此次讲座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线下地点为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600教室,线上则通过腾讯会议、B站同步直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其他高校的众多师生与哲学爱好者参与了本次讲座,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伊始,徐飞教授向听众简要介绍了李德顺教授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成就。李德顺教授是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沙巴体育投注 名誉院长。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顾问、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名誉会长。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研究领域为哲学原理体系改革和发展、价值和价值观念理论、当代文化、法治文化等。出版《伟大的认识工具》《价值论》《选择的自我》《立言录》《新价值论》《人的家园——新文化论纲》《哲学概论》《与改革同行》《走向民主法治》《走近哲学》《我们时代的人文精神》《思变集》《法治文化论》等著作。部分作品译成英、日等外文,在国外出版发行。

李德顺教授在讲座中谈及自己的价值论研究萌生于中国人民大学,成形于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大一期间,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社会意识诸形式”时,提到文艺领域中戏剧理论的两大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之争,二者就同一演员的表演效果给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这位演员在《奥赛罗》中扮演反派角色牙古,由于演得太逼真,激起了观众的愤怒,当场打死了他。按照斯坦尼体系的评价,他是“世界上最好的演员”;按照布莱希特体系评价,则是“世界上最糟的演员”。“究竟是最好还是最糟?”这个问题被他关注了许久。直到十年后文革结束,他才有机会报考母校的哲学研究生,着手从理论上理清这类问题。他发现,自己所关心的实际是价值问题,在西方属于新兴的价值哲学。于是他终于选定了将“价值论”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的题目,开始尝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理论构建。

接下来,李德顺教授通过对西方哲学发展脉络的梳理,指出了价值哲学作为一个新兴哲学分支的来历。虽然早在苏格拉底那里,哲学实际上还主要谈伦理价值问题,但后来柏拉图奠定的主导研究方向,却让理性主义、知识主义成为主流,情感和价值问题实际上隐没为潜台词。直到休谟问题的提出,才使价值问题浮出水面。康德的“三大批判”,是用一个《纯粹理性批判》总结了认识论的研究,而用两个(《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开辟价值论的研究。而最深入、最切实展开价值理论和价值思想研究的,则主要是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从皮尔士到詹姆士再到集大成者的杜威,把理论分析与历史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独特体系。实用主义与实证主义代表了哲学史上两大传统脉络的不同风格,杜威与罗素的争论是其20世纪的经典形象。而这两位,曾经差不多同时到过中国,应邀“传经送宝”。为此,李德顺教授还谈了价值研究在中国隐现的过程和原因,指出只有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回归实事求是的背景下,中国学者才有可能重新按照马克思的思想逻辑去探索价值问题。从80年代开始,价值问题逐渐成为中国学术和思想理论界的研究重点和热点。至今40年了,其变化和影响,大家都能看得见,感觉得到。

在李德顺教授看来,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价值论,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相关,是历史发展趋势所然。实践证明,价值问题是应该研究、值得研究的,可说是恰逢其时。如今世界上最突出的问题,是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的大裂变、大冲突,呼唤着大变革。与之相比,科学知识和真理层面的问题,已不再是人们分歧与争论的主要对象和焦点。因为这个场域已经有了较成熟稳定的规范体系。而在价值问题上,人们仍不擅于用价值思维来理解把握价值现象,还习惯性地将它们当作存在论、认识论或真理论的问题,停留于一元主义两极对立的思维阶段。两极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是根源于“真理是唯一的”这种理念的。当然,真理确实只能是唯一的。但是,世界上有很多问题并不是真理与谬误的简单对立关系,而是多元、多维、多样化价值层级问题。“真假”与“好坏”,是两个不同的角度。总以为两个角度互不相容,必须用一个遮蔽取代另一个,这是一种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思想混乱。造成这种混乱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价值问题缺少足够的理解和重视。之所以对价值问题不重视,则是源于对人的实践主体性、人类行为中的权利和责任,关注理解得还很不正面、很不充分。李德顺教授接着指出,正是马克思对人的理解,对人的主体性的理解,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理解,对人的活动的两个尺度的理解,能够成为我们研究和解决价值问题的理论基础。从这里出发,我们能够达到一些别人没说过、或者说不到的地方,对价值问题做出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回答。

随后,李德顺教授举出近年出现的多种“道德难题”,例如四个“先救谁”这种比较有代表性的伦理困境,加以剖析。他认为,此类伦理难题之“难”,在于其所内含的前提和逻辑,是脱离实际、不合情理的。主要是两点:其一,简单地排除了生活实践中的诸多现实因素,使实问题、真问题变成了虚问题、假问题;其二,它的逻辑是“哪个价值大,就应该先救哪个”。这是以客体为中心而无视主体(实施救助者)权责的思路,结果必然莫衷一是。一旦我们回到具体历史的现实,依托行为主体的权责尺度,这些难题将不再难解。而主体性思维,恰恰是价值思维所内含和倡导的原则。具体而言,它指的是一种理解和尊重人的权利和责任的思维方式。在进行价值选择时,不存在无主体的、一成不变的标准和结论。只有落实为具体的主体性,按照行为主体的合法权责去判断,才能鉴别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所以,李德顺教授强调,理解主体性是关键。我们要注意每一个主体都有自己的权利和责任,而且权利和责任应该是统一的。这是理解价值、价值观念和构建价值体系的一个根本原则。

因此,李德顺教授进一步解释了民主法治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所谓“民主”,有两个逻辑前提是不应忘记的:一个是“主体相关性”,即民主一定总是某个共同体内的原则和方式,民主的主体是共同体,而不是单个的个体;另一个是“价值相关性”,即民主只能解决共同体内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问题,不能解决事实和存在问题。这样看来,在国家社会治理和政治问题上,不仅要坚持走民主的道路,还要将民主落实为法治。否则,民主最终会变成一盘散沙式的“无主”,至多是一套空洞的口号;法治亦必须以民主为根基,否则就会流于形式,甚至成为一种专制的暴力工具。总之,只有民主与法治的合,才是合理可行的政治形式。这是李德顺教授基于对价值现象的本性和规:其一,简单地排除了生活实践中的诸多现实因素,使实问题、真问题变成了虚问题、假问题;其二,它的逻辑是“哪个价值大,就应该先救哪个”。这是以客体为中心而无视主体(实施救助者)权责的思路,结果必然莫衷一是。一旦我们回到具体历史的现实,依托行为主体的权责尺度,这些难题将不再难解。而主体性思维,恰恰是价值思维所内含和倡导的原则。具体而言,它指的是一种理解和尊重人的权利和责任的思维方式。在进行价值选择时,不存在无主体的、一成不变的标准和结论。只有落实为具体的主体性,按照行为主体的合法权责去判断,才能鉴别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所以,李德顺教授强调,理解主体性是关键。我们要注意每一个主体都有自己的权利和责任,而且权利和责任应该是统一的。这是理解价值、价值观念和构建价值体系的一个根本原则。

因此,李德顺教授进一步解释了民主法治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所谓“民主”,有两个逻辑前提是不应忘记的:一个是“主体相关性”,即民主一定总是某个共同体内的原则和方式,民主的主体是共同体,而不是单个的个体;另一个是“价值相关性”,即民主只能解决共同体内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问题,不能解决事实和存在问题。这样看来,在国家社会治理和政治问题上,不仅要坚持走民主的道路,还要将民主落实为法治。否则,民主最终会变成一盘散沙式的“无主”,至多是一套空洞的口号;法治亦必须以民主为根基,否则就会流于形式,甚至成为一种专制的暴力工具。总之,只有民主与法治的结合,才是合理可行的政治形式。这是李德顺教授基于对价值现象的本性和规律的深入思考所得出的结论。

报告结束后进入答疑环节。线上与线下的众多师生积极参与了提问。李德顺教授就“如何看待评价中的张力”“如何区别真理问题和价值问题”“如何解决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如何理解实践和主体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逐一做了精彩的解答。

本次讲座持续了两个小时,李德顺教授用幽默睿智的语言概括梳理了价值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并结合诸多现实事例向听众们揭示了在变革的时代中转变价值观念的现实必要性,以及主体性思维在价值问题研究中的重要性。整场讲座反响热烈,听众们受益匪浅,堪称一场知识盛宴。在热烈的掌声中,哲学的殿堂第三季第二讲完满结束。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公众号

撰稿人:朱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

2020年12月22日


上一条:沙巴体育投注 主办“人文化成”系列讲座第十...     下一条:“人文化成”系列讲座第八讲——丁...

分享到:

沙巴体育投注-沙巴官网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