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何夕,好天凉夜。2020年9月11日晚上19:00至21:00,人文化成系列讲座第一讲在腾讯会议和哔哩哔哩直播平台同时顺利举行,主讲题目为“马一浮的诗教观衍论”,沙巴体育投注-沙巴官网 哲学系李虎群老师担任主讲人,沙巴体育投注 哲学系孙国柱老师主持,来自各高校的老师和学生共三百余人参与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和沙巴体育投注-沙巴官网 联合主办,由中国政法大学“德治与法治”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承办。
讲座伊始,孙国柱老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相关情况。随后,李虎群老师以“马一浮诗教观衍论”为中心,从绪论、正论、衍论三个方向展开了讲述。
首先,李老师在“绪论”中对马一浮及其六艺论做了简要介绍。作为“新儒家三圣”之一,马一浮的主要思想为“六艺复性论”,“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他想用六艺之书所涵盖的义理来涵括整个中国两千余年来一切学术思想的根源,而六艺之学所展现的道理又内在于人之内心,只不过圣人先得我心之同然,从自发走向了自觉,故后知后觉的普通人则需要追随先贤的脚步,去发明体认内心中本有、却不能享有的义理。同时,马一浮先生还想用六艺之学去涵盖西学,认为六艺之道产生于天地人心共通的道理,中西文化皆可统摄于六艺。
然后,在“正论”部分,李老师从五个方面对马一浮的诗教观进行了详细阐述。
第一,关于诗教观在六艺中的地位。李老师点明马一浮思想的核心是六艺论,而六艺论的核心是诗教。这可以从本末、先后、总别三个维度来讲,诗教是六艺之本、六艺之先、六艺之总。它贵在引发人的恻隐之心,开启人的内在仁德,激发人的内心力量,同时能够让人油然兴起,从懵懂无知、混沌昏沉的精神状态中振发、凝聚,如梦初醒,如病初愈。人心由此触动,才会有个人、社会、国家种种的文化推演和文明创制。
第二,关于诗教发生的次第、顺序和过程,可以分为“兴”、“志”、“气”三个层次。所谓“兴于诗”,即是以诗歌感发人、触动人;诗教能够使人感动奋发,触动人们心灵深处对美好心灵、美好生活以及人类内在本有性德的信任、期许和向往,此即是“诗以道志”。所谓“志”,即“心之所之”,心灵经过诗教,散漫的心神就会凝聚起来,指向一个明确的目标,此即“立志”。立志之后才能以志帅气,变化气质,最终实现气志合一,本体纯全,这才是达到了“兴”的极致,也即是圣贤境界。
第三,关于诗教的载体及其具体的展开方式。马一浮认为诗教的文本载体不只是《诗经》,那些感人深挚、兴人善端的文字都是诗,今日之文学即多可摄为诗教。李虎群老师接着从删诗、解诗、作诗三个维度,阐释了诗教展开的三个具体方式,强调真正的诗要落实到人生当中,正如马先生所言“笔下不必有诗,心中不可无诗”。
第四,关于诗教发生的原理,即感应论。马一浮认为诗教发生的内在原理就是儒家的感应论,他高度认可程伊川所说的“天地之间,只是一个感应而已”,提出了诗教“以感为体”,即是说,诗教以“感-应”为“体-用”。李老师在这一部分内容中,还讲到了涵养的问题:马一浮主张要通过六艺来尽力体究我们内心本具的义理,而涵养的深幽和澄澈,则是穷理的前提和准备,也是感通宇宙人心的感应力得以提升的关键和基础;而涵养的途径首要便是要读圣贤之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同时更要仰观俯察、游览山川,滋养和默化自己的“天机”——以实现天赋性德和天地山川的融通,展露端倪,苗而吐秀,秀而成实。
第五,关于诗教的缺失和偏差可能会带来的弊端。李老师阐述道,马一浮认为诗之失会导致“愚”,分为古之“愚”和今之“愚”。古之“愚”是“直”,直率、坦直、正直愚直,一如屈原,此愚尚有珍贵之处;而今之“愚”则是“诈”,欺诈、诈伪、言不由衷。当今社会,诗教不止偏差,更是缺失,诗教的缺失必然会导致诸多弊端:人的身心性命不再能够感应万物,成为孤绝的个体和“宇宙孤儿”;中国人活在中华大地上,却像极了“异乡人”,已经不能与这片山川土地相拥相养;人的行为,也不再能自然而然地发自天然性德,遂导致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和伪善的泛滥。马一浮认为华夏立国之本,在于人道仁义,诗教主于仁道,故而诗教关乎国本,兹体事大,绝对不可小觑。
在之后的“衍论”部分,李老师又对马一浮的诗教观进行了系统反思,并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中国哲学的当代建构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考。
其一,李老师认为,马一浮的思想,虽以六艺为架构,实际上还是以理学为基础,特别是以“心性论”为核心,而“心性”的视角对于理解整个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来讲,可能存在着疏漏和偏差。应该由此走向更加广大精微的视角;在天人古今的大视野之中,就有可能获得对于整个中国哲学的更加全面、深入、系统的认知。
其二,李老师认为马一浮始终坚持传统书院制来培养人才,这可能存在着对于现代教育模式和国家力量主导教育的认识浅滩。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和改善当今社会的主流培养机制和教育模式,同时探讨传统书院的现代经营主旨和实践模式。
其三,马一浮对于哲学方法和以哲学方式阐释儒学基本持反对态度,这种态度体现了近现代以来的中西古今维度下中国学术命运的共同纠结。当今学者应该置身于这个纠结和困局之中,并坚持文化和哲学两条腿走路,对现代学术分类和西方哲学抱有足够的同情和理解,以人间世的种种实际问题来引导阅读和思考,从而打破学科界限,实现智慧的实质性交流、融通、提升和落实。
在交流提问环节中,孙国柱老师和刘震老师先后做了总结性发言,高度赞扬了李虎群老师是一位身体力行的优秀学者,以生命的浑全诠释了学问的气象。随后,参与此次讲座的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疑问,李老师一一做出解答。此次讲座内容生动丰富,来自四面八方的师友,同聚云端研讨学问,共同创造了一场精神盛宴。最后,讲座在意犹未尽中圆满落幕。
(供稿人:辛欣)
上一条:“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批评”讲座顺利举办 下一条:“要让法治成为文化”:中国政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