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下午2-5点,“蓟门谈史”第33讲在科研楼B209会议室如期举办。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董建中副教授前来为师生进行讲座,题目为“雍正继位之谜再探讨”。董老师长年致力于清代政治制度史、宫廷史的研究,对雍正朝史事尤为熟悉。近年来,董老师将研究目光更多投入到雍正继位问题再探这一领域内,强调以新旧史料为依托,利用逻辑分析,回到“历史现场”的研究方法,探究这一历史问题。
在本场讲座的开篇阶段,董老师首先回顾了“雍正继位问题”的研究背景与现状,针对雍正继位合法性问题,讲述了清代继位体系和目前史学界流行的“篡位说”、“合法说”、“自立说”等论点,进而结合史实,回顾了康熙帝最后岁月中围绕“储位悬空”所引发的皇子间的争斗。
讲座第二部分,董建中老师主要检视了史学界较为流行的“篡立说”的依据和漏洞。在回顾前人有关“篡立说”研究过程中,老一辈清史学者提出了较为有力的证据予以佐证。但同时,董老师也认为前人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可以推敲之处。比如“篡立说”的支持学者认为,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夜康熙帝紧急召胤禛从天坛斋宫返回畅春园后,胤禛觐见之时距离谕旨传达已经过去了将近十个小时之久,这一点尤为可疑。但董老师利用吴秀良等学者的发现,有力的化解了这一问题,提出胤禛到达畅春园的时间和准许觐见康熙帝之间存在着时间的差距。
在第三部分中,董建中老师着重论述了还原历史“现场”的问题,强调了“史料”、“逻辑”和“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讲述了大统授受现场和隆科多的具体作用和地位,并提出康熙之“忠臣”和雍正之“功臣”这一提法的并用正是合法继位说的有力证据之一。此外,董老师对改“十”为“于”,“传位形式”,隆科多的“见证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在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后,董老师还就老师、同学提出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开放式的交流与回应。在这场近3小时的讲座中,现场前来旁听讲座的老师、同学们都感觉受益匪浅,对于史料、逻辑、分析这三点结合进行历史研究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文/王学深 供图/何真)
上一条:传统文化中的法律、情感与诉讼观念... 下一条:“破解所予之谜:现象学与分析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