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投注

English

学术资讯
中文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暨青年学术论坛第一期成功举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5-06  浏览次数:

熊忭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缘情和绮靡之争”

2019年4月25号下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缘情与绮靡之争”讲座在逸夫楼4040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沙巴体育投注-沙巴官网 中文教研室熊忭老师主讲,韩达老师和刘洋老师点评。参加本次讲座的还有沙巴体育投注 卢燕娟老师、徐文贵老师、张文老师、吕明烜老师、魏玮老师等众多青年教师。

熊忭老师首先从中西两方面介绍了“文”这一概念的发展,并得出“文学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变动不拘的”的结论。文化批评话语的演变正是文学观念变迁的表象。

熊老师指出,提到魏晋文学,我们都会想到“诗缘情而绮靡”。此前学界的相关研究大多以当代文学观念出发,观照古代文学从而构建其合理性。而熊老师认为此种观念寄托了过多当代感情,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观念的实际情况有所出入,因而欠妥。由于当代观念的代入,主流思想偏重于考察“言志”与“缘情”的关系,讨论“缘情”和“绮靡”的相合性,直接用“缘情”统领“绮靡”,将“缘情绮靡”直接解释为情的美好,不包含辞藻和音律。熊老师却认为“缘情”和“绮靡”虽有相合性,都强调对个体的关注,但它们的关注焦点也存在区别:“缘情”是对个人情感的关注,“绮靡”是对于文本的关注;“缘情”属质,“绮靡”属文。

熊老师第一部分探讨了“缘情”“绮靡”出现的背景。当前学界越来越强调“言志”和“缘情”的趋同性。“诗言志”和“诗缘情”在基本层面上都是从心的,但在人心的向度上仍存在差异。“言志”的出现是基于对制度秩序的关注,具有政治意图,反映了社会思想的变迁。从魏晋时期开始,则逐步对“情”推崇,出现个体关注视角,使得个人内心得以关注,这便是缘情论出现的背景。魏晋的阶级限制又使得文本本身具有“绮靡”特征。但“绮靡”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艳丽,更代表广泛性的对文本的关注。因此虽然“绮靡”和“缘情”可以结合起来一起反对“诗言志”的的霸权,但是在内部关系中它们又是不一样,存在强弱势转换关系。

熊忭老师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陆机的思想。追求无形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思想,陆机也承袭了这样的思想。但陆机文学观念的重心并不在“天”,从先秦时期便有的文质之辩来看,陆机更看重“文”的意义。“诗缘情而绮靡”,从《文赋》的角度来讲,偏重于指出诗的形式性特征,本身是关于“文”的论证,显示出了陆机反抗“质”的强权、以“文”压制“质”的意识。

熊忭老师第三部分讲述了在陆机之后其他文人对于“文”的建构。葛洪他们提出“文”是必要的、是高级的。在“质”的强势话语下,他们总体持比较矜持的态度,却依然具有进攻性和强势性,不断争取“文”的合法性。萧统等人也认为文体具有重要性,强调关注形式而非内容。当然也有文人从“缘情”角度反思过度“绮靡”的弊病,注重“文质彬彬”,强调折中、中庸,钟嵘和刘勰的文学思想即表现出这一特点。

之后吕明烜老师提出可以从“巧言令色”的“巧”和“令”方面探讨一下和“绮靡”的关系。韩达老师和刘洋老师也依次对此次报告做出了评论。韩达老师首先高度赞扬了熊老师的文学认知和讨论的精细性,但同时也就“反本质主义论者探讨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圣人之情’是否也是人之情”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刘洋老师之后就“文”和”质的概念及内涵层面与熊老师进行了交流。熊老师认为,在“质”的内涵层面,存在诸多价值理念的竞争,“文”和“质”不仅仅局限于内容和文本。“缘情”和“绮靡”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文质彬彬”,因为它们并不是简单的持平问题,在它们内部依然存在矛盾。最后,熊忭老师和与会嘉宾深入交流,共同就此次论坛题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同学们表示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并真诚地期待熊忭老师再此举行讲座。

文/李凡诗


上一条: “差异/间性:德国当代艺术实践与...     下一条:中文论坛第三十五讲:“改革开放时...

分享到:

沙巴体育投注-沙巴官网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