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云、张燕教授著《立法语言学研究》(2013年10月长春出版社,24万字),是其多年法律语言研究成果的结晶。该书大胆地突破传统法律语言研究的限制性,以法哲学为视角,高屋建瓴,从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对当代230多部有效法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
集思广益,注重实践性是本书最显著的特点。本书论述中采用了语言学、文献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为“法律语言研究”这种应用色彩强烈的学科注入了多学科水乳交融的生命力。对于近30年来当代立法语言研究的是非成败,作者从数量、质量、内容等十二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其对于“立法语言的技术性”的论述,特别注重实践意义,提出了对“语言逻辑素养”的高要求,对促进立法语言的完善科学具有重要意义;其对于“立法语言的语体”的论述,又细分为概念和术语研究、词句研究与修辞色彩研究,对为律形态的塑造提供了丰富全面的参考标准;对于“立法语言的人文伦理”的论述,连接了现代与传统的民族性桥梁,强化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在中国法律中自我伦理的构建。
强大的信息传输是本书的功力所在。本书在论述“法律的失范现象”时,该书将230多部法律的失范现象归纳为七个方面,精心分析,一一指出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结合22部法律关于语言文字的律条,通过对法律的统计分析,就其外来词、口语、语用等方面构成的法律语体及其特质进行了科学的阐发,分析了法律语言(术语)和普通语言的关系及其频率参数。其所划分的论述类域详尽、科学,真正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了法律条文中内涵的法律精神,对塑造法律语言的规范形态具有重要意义。该书对于法律语言的统计分析角度新颖独到,譬如“立法语言的口语”一节,就从“法律文本中权属关系表述的特殊性”“法律文本中权属关系表述的语言性质分析”“法律文本中权属关系表述的实然”“法律文本中权属关系表述的应然”方面进行了论述,在“法律文本中权属关系标书的语言性质分析”中又细分为语法角度、语义特征角度两个层次进行分析,学术性、理论性极强,无论是在语言学领域还是在法学领域,都是新的突破。在论述“立法语言的外来词”一章时,详尽统计了27部法律文本中的外来词使用情况和宪法中高频、次高频、中频、低频、罕频五级等法律语言现状,作者的论述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而是建立在坚实的数据基础上的,是拔高性的理论提炼。这让我们对法律作为行业语言的特征有了新的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可以平息法律是什么语言的长期的争论。可以说,本书对于法律语言的统计分析,不仅数据准确、结构合理、角度新颖,而且通贯古今、哲学思维与法学思维并重,若无深厚的文学、哲学与法律语言研究修养,是难以做出的。
寻找新的认识理解法律的途径是本书的亮丽的创新之处。我们过去往往只重视法律的先在时空,即法律制定后的实施,而该书从法律本身存在的时空和法律的先在时空、表达时空等方面分析了法律的内在结构关系、构建规律和文化特质,并从立法体系、语言文字、逻辑法制、法理等方面提出了当代法律应该遵守的书写规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法律的法典化途径。这些论述从哲学的高度披斩至法律的实践性应用,体现出了作者独特的“法律语言之时空”的思维走向,读之令人叹服。
《立法语言学研究》一书是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中国政法大学交叉学科支持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立法语言的学术著作,全书从立法体系、语言文字和逻辑规制等多方面提出了法规性文件书写的语言规范,对于各级立法、政府机关中从事法规、制度文件的拟定者和法学院校师生都可谓是一部难得的教科书。该书以理性与逻辑为构建之根基,以道德智慧和人伦情怀为论述之风骨,从中可感知作者的修为与学术品格。该书的出版,必将对进一步优化丰富法理建设、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现代法治社会的实现大有裨益。(吴俊杰)
上一条:华岩论坛第二十一讲:中国传统宗法... 下一条:观城市形制演化,悟历史文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