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投注

English

学术资讯
佛教与神经科学——“北辰论坛”第六讲暨“华岩论坛”第二十四讲
作者:沙巴体育投注 门户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6-12  浏览次数:

2014年6月4日晚上7:00-9:00,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北辰论坛”第六讲暨“华岩论坛”第二十四讲在学院路校区科研楼B211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是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的Stephen T. Asma教授,主题是“寻找自我:佛教与神经科学”。哲学系张浩军副教授主持讲座,钱雪松博士担任点评嘉宾,外国语学院刘阳阳老师担任同步翻译。哲学系俞学明教授、曹万成博士以及其他院系的部分老师出席了讲座。除沙巴体育投注 的学生外,本次讲座还吸引了许多其他院系的学生和校外人士的热情参与。

讲座伊始,Stephen T.Asma教授就提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佛教哲学中对自我(the Self)的认识及西方哲学家和当代脑神经科学对自我问题的理解与研究。首先,Stephen T.Asma教授从印度教的“阿特曼(Atman)”学说对于自我的肯定和佛教基于形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三方面理由拒绝自我实存的这一差异入手,重点分析了佛教哲学对于自我问题不同于此前印度传统的一些特点。随后,教授将目光转向西方近代,向我们展示了笛卡尔和休谟、洛克和里德(Thomas Reid)等近代西方哲学家的不同自我学说。教授指出,与印度宗教思想中阿特曼和佛教无我论的对立相类似,近代西方哲学史中关于自我的本体论地位也一直存在对立而互异的理解进路。例如,笛卡尔与印度教的阿特曼概念类似,将自我视为某种实体(substance);而休谟则更接近于佛教的观点,认为自我不过是观念与印象所构成的“一束知觉”。又比如,洛克站在记忆连续性的立场提出关于自我之同一性的记忆标准,而里德则通过一名军官在不同时期所存在的记忆断裂对此标准提出了反驳。

随后,Stephen T.Asma教授转向了当代生物学和脑神经科学的实证研究,向我们勾勒了自达尔文和弗洛伊德以来不同研究者关于自我的科学理论。最后,Stephen T.Asma教授将佛教和脑神经科学两个视角相结合,为我们展示了这两类研究进路如何在自我管理(Self Management)、获取身心平衡与快乐方面存在结合的当代可能性。讲座过程中,Stephen T.Asma教授为我们演示了精心制作的幻灯片,图文并茂地讲授了宗教、哲学和认知科学对于自我问题的不同理解与融汇途径。形式生动有趣,具有互动性与启发性。

演讲结束后,钱雪松老师作了点评。钱老师认为Stephen T.Asma教授的讲述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从哲学、宗教和认知科学(包括脑神经科学)三种研究进路理解自我问题的全景,展现了迄今为止对自我认识的整体性理解,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这一问题域。Stephen T.Asma教授表示十分认同钱老师的这一总结。随后,在座的师生纷纷向教授就讲座内容进行了踊跃的提问,教授均悉心做了回答。

最后,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张浩军老师向Asma教授赠送了哲学系和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的纪念品,Stephen T.Asma教授与在场的师生一起合影留念,讲座圆满落下帷幕。

图/文:石雨晨


上一条:“蓟门谈史”第八讲:“权力、知识...     下一条:华岩论坛第23讲“佛教哲学的基石”...

分享到:

沙巴体育投注-沙巴官网 © 版权所有
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邮编 100088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 102249

 

电脑版   |   手机版